斯坦福华人毕业生投出百封履历仍求职无果,靠三份兼职苦撑留美梦:我真的快撑不下去了

约 13 小时前
111 次浏览
时事新闻
 

本文从作者Emma Kexin Wang的第一人称出发,讲述了她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后,投出上百份履历但只能靠三份兼职勉强维生的经历。

我是Emma Kexin Wang,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已经半年了。我拿到了英语专业的本硕连读学位,却发现“毕业即失业”并非笑谈。毕业以来,我投出了一百多封求职信,如今却仍靠三份兼职勉强维持生活。在全美生活成本最高的地区之一,我不仅要为生存挣扎,还每天在内心反问自己:“我还能做什幺?未来该往哪走?”

我申请了项目管理、市场、UX设计、写作等岗位,甚至连科技大厂的入门级岗位也不放过。几乎每一份履历我都根据职位个性化修改,求职信几乎没靠ChatGPT生成。我花了无数小时研究公司背景、准备面试——但这些努力,似乎都石沉大海,毫无回响。

我是一名国际学生,目前持有OPT(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)工作许可。这张短暂的通行证意味着我毕业后可在美国合法工作一年,但从OPT生效之日起60天内若找不到工作,就必须离境。两个月过去,工作依旧没有着落,我开始恐慌——60天倒计时滴答作响,回国的阴影愈发逼近。

有一次和朋友聊天时,我吐槽自己找不到工作,也顺口问了问他们的近况。他们把他们AI初创公司的官网发给我看,我浏览了一下后随口说:“这文案我写得比他们好。”这句话后来成为我毛遂自荐的台词。一周内,我经历了两轮面试,成功成为这家初创公司历史上的第一位市场实习生。

这三个月的实习期转瞬即逝,也是我第一次接触AI、B2B、CRM等一大堆缩写词的领域,一切既陌生又混乱。期间我依然没有停止投履历。虽然经理多次口头承诺会尝试留我,但我知道这家公司财力有限,最终果然无法转正。实习结束的那天,我给自己留了一整天痛哭,然后重新站起来。

我注册了十几个求职平台,关注了一批Z世代的职场博主,也主动私信了许多资深科技写作者请教建议。他们说,“经济不好,这不是你的错。”还有人建议我“把你的经历写出来”。于是我开了TikTok账号,开始记录自己的求职之路,也在LinkedIn上分享心路历程,其中一条关于“找工作太难了”的帖子还意外小爆了一次。

现在,我靠三份兼职勉强维持在美身份。斯坦福毕业生的头衔让我接到一些大学申请文书的写作工作;英语学位让我在一家教育科技公司担任论文编辑;而在那家AI初创公司,我则继续担任自由撰稿人,写营销文案。

过去半年,我尝过短暂的希望,也一次次被冷冰冰的“感谢你的申请”击退现实。失望、疲惫和焦虑每天都在吞噬我。最难面对的,是家人。他们焦急地关心我的下一步,但我总是选择报喜不报忧。他们不知道我有多累,也无法体会我内心深处那份挥之不去的羞耻感。

我不停地问自己,这八年的留学路到底值不值得?这些学历,真的能换来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吗?我在X平台和TikTok上自嘲“失业太久快习惯了”,和同样焦虑的斯坦福校友们抱团取暖。但现实依旧冷酷无情——高昂房租快要烧光我的积蓄,医保也早已失效。

我的OPT还剩六个月。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找不到能为我办理工作签证的公司,我就得离开这个奋斗了八年的国家。但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力气从头再来。身份、金钱和现实的重压让我喘不过气,也让我开始怀疑:我当初为何选择了这两个看似“无用”的英语学位?

来源:  Business Insider
点赞 (0)
微信分享